
央行释放中长期流动性,A股真的要变天了吗?
这波消息出来后,市场几乎没有犹豫,所以资金就像冲刺一样,扑向了A股,不少人都在追问,为什么这次央行“放水”,市场就这么激动呢,大多数投资者内心早就有个共识,就是只要流动性有保障,那么市场基本就没大问题,政策的及时意向一出,信心就跟着飞涨,引发了一波热忱抢筹,我倒觉得,现在最值得探讨的还不是政策本身,而是背后传递的更深层逻辑。
央行这次“放水”,并不是简单的救市动作,反而是在给市场打强心针,因此,背后的意图,远远不止于稳市场,反而更像是一种战略信号,流动性释放的期限明显更长,资金成本更低,核心,就是稳固基本盘,而不是短期“喝点鸡汤”就了事,因此,这代表着政策思路出现了微妙转变,比如以往是短期逆回购,而现在,直接把流动性做成了中长期,因此,培育经济韧性,成为了更重要的底色,“结构性滴灌”的意义比人们想象得还要大。
说到这里,其实可以举一个最近美国市场的例子,比如美联储此前也释放过中长期流动性,结果,纳斯达克迎来了一波超级行情,甚至,科技板块估值一度突破历史高位,因此,这背后的作用,就是帮助资本市场进行价值重估,提振了信心,这种政策方式,不仅仅是稳定,更是在催化新一轮牛市起点,因此,和A股这次的操作,其实某种程度上存有异曲同工之妙,A股目前估值还在洼地,因此,机会反而更大。
转回来再说A股,流动性就是市场的“血液”,而这次的中期操作,其实就是给市场动了一场“输血”,资金的活跃度必然提升,因此,风险偏好也跟着增强,谁会最先获得好处,其实还是要看这波流动性的流向,市场上普遍认为,有三大板块将成为重点受益对象。
肯定是“大金融板块”,比如银行、保险、券商及相关金融服务等,这些行业因为天生和流动性最挂钩,因此只要钱多了,业务就会变好,金融板块历来是市场风向标,环看历史数据,每当流动性宽松,金融板块的日均成交量和市值通常会显著放大,比如2020年的社融高增阶段,银行股、券商股暴涨,与本次政策有很强的可比性,可以说,这波金融板块,基本是最直接“受益者”。
是“核心资产+高股息板块”,每逢利率下行周期,大家的钱就不更愿意去找稳定回报吗,类似消费龙头、能源巨头、运营商这种常年分红高的企业,都会变得很香,很多资金喜欢把它们当“类债券”买入,因此,当债券收益率变低时,这些高股息股票的吸引力会被放大,麦当劳、宝洁、美的集团等,近期全球各大养老金、险资持续加仓这类公司,A股里的高股息资产也一再被机构重点推荐,不仅因为稳健,还能带来复利效应。
最后,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对利率极为敏感的成长板块,比如新能源、半导体和创新药等,这些行业的估值模型高度依赖未来现金流,因此,利率下降,现值自然上涨,估值逻辑直接拉升,美国科技板块就是靠这个玩法走到高估值期间,数据显示,特斯拉、英伟达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内市值飙升,而国内新能源汽车板块此前压制,就是因为利率和美债收益率负面影响,现在流动性宽松,有望带来超跌反弹,成长股波动大,更需要精选那些有业绩支撑的公司,否则,反弹只是昙花一现。
机会总和风险“并肩而行”,不过投资者也不能一头扎进去,现在火热的时候,谨防一波抢高后的回落,其实历史数据也一再提醒,利好刚落地时,市场会有短期过度乐观,明智的做法,既要顺势布局,还要守住风险底线,分批买入,优选估值合理标的,远离爆炒概念和业绩不达预期的股票,因此,稳中有进,才是真正的上策。
过去几年,每逢流动性宽松,市场都会出现估值重塑,这次政策落地,变化的既有资金流向,也有市场底层逻辑的深化,资金的重新配置,往往意味着行业格局也会随之更新,数据统计显示,近三次中期流动性释放后,蓝筹和成长板块轮动明显,2021年银行板块先涨,随后新能源爆发,本次谁能成为领头羊,其实还要看后续基本面和资金偏好变动,这也考验投资者如何布局才能跑赢市场。
央行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资金又充沛,价值重估浪潮才刚刚起步,A股的机会从来都不缺,缺的是看得长远的人,刚刚迎来的政策东风,到底会吹到哪些新领域,会不会带来行业洗牌和创新驱动增长,这个答案,还留给市场慢慢揭晓,那么下一个“十年大牛股”,你认为会在哪里诞生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51配资,配资中国,股票短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