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全面停止该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
随着这家在华深耕四十余载的日系车企关闭最后的生产线,三菱彻底退出了中国汽车生产的舞台。
就在三周前,沈阳航天三菱就已悄然更换招牌,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等老股东已悄然离场。
一个曾经占据国产车型30%发动机份额的车企,就此挥别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1.“国产汽车教父”
三菱的中国故事始于一个技术饥渴的时代。
80年代,当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还在蹒跚学步时,三菱采取了独特的“先零部件后整车”经营思路,以发动机为钥匙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1997年,中国第一家发动机合资公司沈阳航天三菱正式成立,引入了三菱的发动机技术。次年,三菱汽车在中国成立了第二家发动机合资公司——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沈阳航天三菱和东安三菱两大平台的成立,使得三菱发动机成为众多中国自主品牌的“心脏”。尤其是在初创阶段,包括、吉利、长城等在内的车企都曾采购或逆向开发三菱发动机。
“三菱凭一己之力养活了半个国产车圈”,这一业内流传的说法绝非虚言,其发动机一度占据国产车型30%的份额。截至2024年停产,搭载三菱发动机的国产车已超过700万台。
当时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急需外界的技术支持。三菱汽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顺利奠定了“国产汽车教父”的地位。
在发动机领域站稳脚跟后,三菱开始进军整车市场。上世纪90年代,帕杰罗/V33等进口车型凭借强悍性能,成为公务车市场的“宠儿”。
1996年,北京吉普投产帕杰罗Sport,让三菱的越野基因深深烙印在消费者心中。2006年,三菱与广汽集团携手,在长沙筑起广汽三菱工厂。2012年,广汽集团、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事合资成立了广汽三菱,整合进口车业务,并成立了销售公司。
尤其是在欧蓝德、劲炫等车型国产化后,迅速俘获消费者芳心。2018年,广汽三菱销量达到14.4万辆的巅峰。
彼时,长沙工厂投资超50亿元,4000多名员工在这里挥洒汗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巅峰坠落
转折发生在2019年,雷诺、日产以及三菱联盟的内耗如同一场风暴,让广汽三菱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
三菱在联盟中处于边缘地位,中国区业务长期缺乏独立决策权,产品规划反复调整。以至于在2019-2023年间,三菱在中国市场整整5年未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全新车型,错失了转型的关键窗口期。
广汽三菱销量在2019-2022年分别为13.3万辆、7.5万辆、6.6万辆、3.36万辆。到2022年,工厂产能利用率不到20%,宛如一座空旷的城堡。
2023年3月,广汽三菱暂停整车生产;10月,三菱汽车宣布完全退出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广汽三菱重组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长沙工厂则被广汽埃安以1元象征价接盘。
尽管在中国的整车生产业务走到了终点,但彼时三菱汽车还有发动机业务维持运转。直到今年7月22日,最后一台发动机生产线宣告停止。
三菱汽车的黯然离场并非偶然,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赛道上,它如同一位迟缓的奔跑者。
当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在2024年突破50%时,三菱却始终未能推出基于纯电专用平台开发的车型。其末代电动车阿图柯被市场视为广汽埃安V的“换标车”,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发动机技术突飞猛进。奇瑞、一汽、东风等企业自主研发的发动机热效率持续突破,三菱发动机逐渐失去技术光环。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58.2万辆,同比增长39.7%,市场渗透率逼近50%,彻底重塑行业格局。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指出:“中国车市向电动化加速转型,同时在燃油车领域,中国品牌的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升,让三菱汽车发动机逐渐边缘化。”
3.时代落幕
三菱的退场不是孤例,而是日系车整体困局的缩影。
铃木汽车已先行退出中国市场,转战印度等其他区域市场。2024年上半年,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车企在华销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斯巴鲁销量惨遭“腰斩”。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6月,日系主流合资品牌在华市场份额仅为1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日系品牌的存在感进一步减弱。
对于日系车企而言,奋力转型已成为共识,“在中国,为中国”成为日系车企的新口号。
今年以来,广汽丰田铂智3X、东风日产N7、广汽本田N7、东风本田S7等日系合资纯电动车型涌入市场,以越级配置和更低价格寻求突破。部分品牌加速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如华为、小米等,试图弥补智能化短板。然而,三菱的彻底退场为所有外资车企敲响警钟:要么全速电动化,要么退出中国市场。
没有永恒的巨头,只有顺时而变的企业。三菱的离去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败退,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它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依附到自主创新的根本转变。
三菱教会了中国车企如何制造一台可靠的发动机,而中国市场的闪电进化,最终反噬了这位启蒙者。
51配资,配资中国,股票短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