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依然,这并不是专业性的指导文章,毕竟小纪也没办法讲得太深,粗浅的介绍一下小纪早期的办案思路,纪检新手可以参考一下。
此系问题线索处置阶段的第(四)部分,前面几章有兴趣的可以点击传送门:
纪检实务:问题线索处置阶段的注意事项(一)
纪检实务:问题线索处置阶段的注意事项(二)
纪检实务:问题线索处置阶段的注意事项(三)
2. 关于谈话函询的一些注意事项这里我们不讲进行谈话函询应当履行的程序及场所要求,直接说谈话函询需要实现的目的及后续的工作要求。
(1)谈话函询工作要能达到考验被反映对象对党忠诚度的目的前面也说到了,谈话函询是给被反映人一个如实说明或澄清问题的机会,要求被反映人本着对党忠诚老实的态度讲清问题,那么在制定谈话提纲或函询通知书时,要注意把握一个原则:有点有面,点不宜具体,面不宜泛。
何谓点,点即是问题线索直接指向的被反映人的某一个具体的违纪事实;何谓面,面即是被反映人可能涉嫌的某一方面的违纪事实。
点为何不宜具体?小纪在日常工作中有发现,个别同志在准备谈话函询材料的过程中,因认为问题线索反映的都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者轻微违纪问题,就不加思索的将线索内容原封不动的加入谈话提纲或函询问题之中,这种做法无异于直接告诉被反映人线索内容。之前的几篇文章中,就有条友评论“一般是转给被举报人自己处理”,描述得那叫一个形象啊。
举一例子:“请你就'2023年11月11日,某局长在某饭店某包厢接受工程承建商吴某宴请,同桌还有XXX、XXX等人,当晚一共喝了一箱茅台,菜金也高达5000多元’问题作出情况说明。”时间、地点、人物、场景,细节面面俱到,试想某局长在收到该函询材料时,会如何答复?如果问题为真,某局长面对如此多的细节吻合之处,更多可能是迫于形势,无奈向组织交代,心里盘算着“应该是在座哪个小人出卖了我”;如果问题与事实有一定偏差,某局长也能轻松从细节不符之处分析组织掌握的信息不全,容易助长侥幸心理,拒不如实说明。
那么,我们将上面的例子进行简单的模糊处理,“请你就近期是否在某饭店接受他人宴请一事作出情说明。若属实,请如实说明具体事实经过。”面对这种问题,信息的不全面让被反映人无法快速度的做选择题,而是要权衡对组织不老实可能带来的后果,最终更多会本着老实的态度,选择向组织如实交代。而根据其交代的内容,我们也能快速与问题线索进行印证,从而判断是否予以采信。
再说说面不宜泛的要求。就问题了解问题,显然是直接解决一个问题线索最快的方式,但红脸出汗效果却也因此打了折扣,还不足以完全体现被反映人是否真正对党忠诚老实,通常我们还需要给被反映人多扯一下袖子,比如:“你是否还有其他违规接受宴请的情况,请一并说明。”这里我们给出一个指向性比较强的面,来对比一下另一种情况:“请你如实说明自己存在的其他违纪违法问题。”设身处地想一下,这两种谈话函询的问法,哪种会让被反映人更大概率选择向组织坦诚?后者的面过于泛化,特别是对谈话而言,这种问题随意性太强,开玩笑的说就是“真心话大冒险”,被反映人突然面对这个问题,下意识只会回答没有;而在函询时,被反映人往往思虑过多,最终也会选择交代一些皮毛小事或索性否认。
线索处置阶段的谈话函询不像留置,我们不宜亦无法用足够的时间来换取被反映人全面交代问题。一定要记得我们采取谈话函询的前置条件,还有更多的我们是要起到敲警钟目的,
(2)谈话函询在必要时进行抽查核实党纪政务处分案件年年都有“回头看”,确保处分执行到位,但谈话函询工作却经常出现一谈一函了之的情况。部分同志认为问题线索反映的都是小问题,被反映人不至于对组织撒谎,也就不再进行抽查核实,忘了为什么党纪处分条例里还在违反组织纪律一章规定了这么一项“在组织进行谈话、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的”?
信任不能过于绝对,必要的抽查核实有利于提高谈话函询的质量。有的党员干部甚至群众形成一种错误看法,组织对某个人谈话函询,那个人就算过关了。针对谈话函询情况中存在的疑点进行必要的抽查,适时通报一两起不如实说明情况被予以重处的典型案例,才能让谈话函询有震慑力。
近几日因出门参加“优秀审理人”竞赛,略有懈怠,慢慢填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51配资,配资中国,股票短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